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相关资讯 > 【科技赋能 鲁创新高】“三轮驱动” 科技加持 让潍坊农业站在制高点

【科技赋能 鲁创新高】“三轮驱动” 科技加持 让潍坊农业站在制高点

日期:2021-11-30 来源: 山东省科技服务业协会 浏览: 次
分享到:

“全国农业看山东,山东农业看潍坊”。潍坊用全国1‰的淡水、1.7‰的土地,贡献了全国7.2‰的粮食、15.7‰的蔬菜,是全国闻名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肉案子”“果园子”和“种子库”,三大农业发展模式“潍坊模式”“诸城模式”和“寿光模式”享誉全国……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千亿,占全省十分之一,意味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到较高程度。

“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。”潍坊市科技局局长高玉国介绍,近年来,全市重点抓好创新平台、现代种业、智慧农业“三轮驱动”,推进农业科技供给高端化、农业产业高新化、乡村发展科技化,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“科技翅膀”

科技打头阵,平台很重要。全国唯一的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,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、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、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、国际种业研发聚集区等重大创新平台,先后落户潍坊,已获批建设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。设立国家技术中心3家,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,省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,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17家,其中国家级1家;院士工作站6家,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,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。组建设施蔬菜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1家,其中国家级1家、省级6家。出台《支持农综区建设发展的意见》,改革农村产权交易中心、东亚畜牧交易所,正大、新希望、伊利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,中国农创港、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、中日现代农业“双国双园”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,潍坊市筑巢引凤,不断加速农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。

被誉为全国现代农业科技“硅谷”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,在基因编辑技术、分子设计育种技术、遗传转化技术、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有科研人员200多人,已建成九大公共平台和11个独立实验室,运营以来,已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。副院长、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副主任苏丁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:“到潍坊真正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气息”。 

目前,潍坊已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、省级农高区一个、省级农业科技园11个,建设“星创天地”11家,孵化农业科技企业30余家,备案“农科驿站”37家,搭建起了新型农业创新服务平台。

国以农为本,农以种为先。为了打破“洋种子”的垄断,潍坊市把现代种业作为农业的“芯片”重点突破,着力构建科技创新、良种繁育、市场推广、技术服务四大体系,成立种业科技创新联盟,加大种源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坚。

青州华盛农业最初只是一家国外蔬菜种子的代理商,通过自主创新研发,育成200多个蔬菜品种,每年30%的产品销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。

如今,潍坊蔬菜种子格局发生颠覆性的改变,成为蔬菜“种业硅谷”。全市共有持证种子企业123家,育苗企业260多家、育苗能力达18亿株以上,均居山东省第一位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共审定品种24个,取得新品种权84个,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达70%以上。

从生产技术革新到种业创新、生物技术,从现代农机到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、物联网,潍坊市把高新科技全方位植入“智慧农业”,为现代农业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
曾是“老大难”的潍北盐碱地,如今变成了农业创新“高精尖”的前沿阵地。去年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稻,3.68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10公斤,今年测评又创新高。依靠数字化农场管理系统,这里正试点打造海水稻无人农场。

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,是国内面积最大、棚型最多、科技含量最高的蔬菜标准试验验证基地,其“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”应用了120多项专利技术,生产效率是普通温室的3-4倍。嫁接互联网的第七代大棚,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%以上,农民用手机就能实现绿色种菜、精准种菜,亩均增产30%以上。

智慧种植赋能现代农业转型。目前,潍坊市开发完成了“慧种田、慧种菜、慧养殖、慧监管、慧农机”五大数据模块,建设潍坊农业大数据系统“一张图”。全市建成智能化大棚3万多个,发展智慧农场100个、智慧牧场100个、智慧园区50个,智慧农业、数字农业、品牌农业......现代农业的内涵得到极大丰富。

“潍坊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7%,下一步,我们将抓住新机遇,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,通过科技的融合助推,继续助力农业保持行业‘领跑’地位,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支撑。”高玉国表示。(鲁小创  通讯员 陈世德 崔玉尧)

服务热线

0531-81288953

微信二维码